11月14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和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影視藝術中心聯合攝制的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解放之戰》創作座談會在京舉行。
《解放之戰》以歷時四年的解放戰爭歷史縱線為軸,以解放的大中城市為支點,力求覆蓋解放戰爭時期的五個階段、七大戰場、各個野戰軍,集中講述這些城市解放的戰略背景、戰役決心、決策內幕、戰斗經過和人物故事,深刻反映解放戰爭勝利對于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實現幾代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奠定基礎和保障的重要意義。通過滄海桑田變換,緬懷革命歷史,展示城市新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強化社會親和力、民族凝聚力和國家感召力。
座談會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和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程寶山中將、會長崔福興少將、秘書長王樹少將出席會議。
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姚文懷少將主持會議。軍事文化研究會影視藝術中心主任、《解放之戰》總導演肖平對紀錄片創作的全過程作了清晰完整的介紹。他說,《解放之戰》的拍攝城市是經黨史、軍史專家反復討論研究,從全國城市解放中,審慎遴選最具有代表性的30個城市進行拍攝,每個城市單獨一集,每集時長30分鐘。經過制作團隊艱苦努力,歷時10個多月的精心打磨,最終完成了拍攝制作任務。用全新視角、高清畫面,全方位展示各大城市解放的戰略背景、歷史地位、發展變化,既謳歌了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又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各個城市飛速發展的可喜變化,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風貌。該片已于10月21日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欄目開播,目前已播出10集。
會議邀請了電視界、理論界、老干部代表、新聞界、已播出城市市委宣傳部等方面的代表參加。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聽取專家和各方面的意見,以利于總結創作經驗,加大宣傳力度。國家廣電總局副總編輯、重大題材辦公室主任金德龍,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委員會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理事、專家組成員劉效禮,著名軍事文藝評論家、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汪守德,中國電視雜志主編李躍森,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室主任趙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欄目主編趙斌等先后發言。各位專家領導站立點高,理論修養深厚,分析探討問題透徹,大家一致感到:這部片子題材宏大,立意深遠,視野寬闊,手法獨到,質量上乘,在這樣緊迫的時間能夠播出推向觀眾,實屬不易,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了一份厚禮。在熱烈的討論中,既有對這部片子的充分肯定,也有一些中肯的建設性意見;既有對《解放之戰》創作精髓理論探討的真知灼見,也有對今后國家重大題材創作水準提升的具體建議;既有加大宣傳影響的對策措施,也有做好后續工作的實施意見。
程寶山中將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自2014年成立以來,就把弘揚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作為自己的使命擔當,《解放之戰》的創作拍攝,是紅色記憶系列節目中的一部,經過各方努力,《解放之戰》終于面世,紅色記憶系列還任重道遠,我們希望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支持紅色歷史的發掘與傳揚,讓更多更好的紅色歷史面世。使習近平主席倡導的“讓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落到實處。
據悉,30集電視文獻紀錄片《解放之戰》已全部制作完成,將于近期陸續播出。